雙語教育4大疑問,教育專家:父母你需要「引導」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2030雙語國家」政策,然而在學者眼中,卻與同為重點政策的108新課綱,出現相當大的矛盾,讓許多父母擔心,孩子是否真的能負擔得了雙語學習…
面對國際化競爭的社會,學英文早已是全民共識,現在加上政策積極推行,父母不得不正視孩子究竟要從幾歲開始接觸外語這項議題。對於此,網路上有各種看法:「太早會造成母語學不好」、「等上小學再請老師開始教就可以吧…」
◎雙語學習是每個現代父母,必須認真思考,且實際執行的使命
台灣學生身處在中文環境之中,母語能力自然沒問題;反之英文教學則需要有一定的課程時數,在運用程度上,才有辦法負荷。而雙語教育的重點是用環境培養,不是只有純課堂的理念教學,國際間有許多雙語國家例子,如加拿大魁北克是英法雙語教育,新加坡、紐西蘭等國都將環境建置的相當完善;新加坡有各種語言頻道,魁北克各種告示都有雙語。因此本周特別找專家解答,對於讓孩子從小開始英文學習的「4大疑問」!
◎把握孩子語言學習黃金期
嬰兒從出生便為「最強語言學習期」,先天性的能力讓他們在這個時期可以快速地分辨不一樣的語調和聲音、學習不同的語言。因為此時嬰兒的大腦,如同海綿般快速吸收任何語言。假如平時只著重於一種語言,大腦會開始將這音調設定為主要語言,即母語。
而當孩子一歲後,會直接過濾掉不是母語的語言,而只對母語產生明顯的反應。所以若早期就頻繁聽到第二外語,就可以將兩種語言如母語般一直保持神經敏銳度。另外,有專家研究,父母若願意花時間常常與孩子說話,說些有意義的字彙,孩子大腦的字彙量會比一般人多更多。
◎學習雙語有什麼幫助?不會混淆嗎?
全球有多項研究指出,從小「雙語學習」的孩子,相較於與只學「單一語言」的小孩,在認知、學習、社會情緒、全球化等四方面,佔有許多明顯的優勢。因為要同時使用擁有雙語能力,腦部轉換語言頻道和口腔發音位置,需要多更多工作。
最重要的是,小孩語言記憶不會混淆,他們可以清楚知道自己在講的是哪種語言,例如講話有時候出現「我愛Daddy」這種兩種語言夾雜的句子,都是正常現象,在學術上稱做語碼轉換(Code Switch),是語言學習過程中正常的發展,其實它更代表著小孩的認知、溝通能力好。因此,能適時轉換兩種語言,長期如此訓練下來,就能造就:認知彈性好、記憶力好、多任務處理能力高、專注力高、工作機會多、社交能力強…等多項優點。
◎家長英文不好,如何幫孩子學好英文
有些家長對自己的英文沒有信心,就認定自己無法幫助孩子學好英文。專家建議:家長的英文若不好,那就讓孩子來教家長英文…。父母要記得自己不是專業老師,不必非要擔任「教學」的角色,而是要適時接下「引導」的位置。
大家都知道學習語言重要的是「融入生活」,小孩在家的時間是最長的,家長對英文越熟悉態度越自然,小孩學習吸收才會更好,父母只要用適時運用一些簡單的詞彙,不一定需要華麗的語法,引起孩子們說英文的契機,就可以擁有盡情發輝英文實力的時間。同時,家中可以適當準備多媒體教材,讓孩子接觸到正確的英文發音,自然會培養出英語語感。
◎創造豐富語言環境
對於孩子的語言學習,專家最推崇的就是親子共讀,不論是母語或第二外語,父母可以帶給孩子很多新穎的詞彙,同時建立良好互動。兒童下課後,利用親子共讀時光,讓他們試著描述一天的活動與心情,而家長適時給予回應或更完整的字句說明。或是表達對書籍內容的看法和心情喜怒哀樂。除了從小進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也能夠增加孩子們對於字彙與知識量的大量蒐集。
兒童在生理上對發音的接受能力最強,因此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的年齡,對未來口語的發音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才會說:雙語環境越早提供越好。小孩最強的語言辨識能力在一歲前,且對小孩認知學習能力、社會情緒等都有幫助,不會造成語言混淆或發展變慢,家長不用擔心腔調影響小孩,創造雙語環境並融入生活,享受與孩子的對話,與之一起成長,才是雙語學習最重要的關鍵…!
立即免費體驗